精批细改 | 七年级:一书一世界——我的《水浒传》阅读之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大师小品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读了水浒传的心得体会1
一本书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书写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很幸运,我爱上(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开启了一段阅读之路(旅)。
(和他们相识纯属偶然。)小时候,(最喜书画纸片的我,)无意中(间)翻出(了)爸爸的儿时(一本)读物——《水浒传》连环画(小人书),(立刻就)被封面上怒目圆睁的和尚吸引,便小声嘟囔:“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这么生气?”爸爸见状,笑着解答了我的疑问,并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起“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故事,逗得我哈哈大笑。(原来,世间还有如此有意思的书,如此见义勇为的人。)
(认识了“知己相逢义断金”的鲁智深,就痴迷上了《水浒传》,)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和爸爸一起看连环画册(此后一有时间,我就纠缠爸爸),听他给我讲梁山好汉的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杨志卖刀”……这些故事伴我度过了童年(幼年)时光。
三年级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我的《水浒传》,)妈妈给我买来《水浒传》原著,(我又惊又喜“可算见到真身了!”)可是(无奈)半文半白的语言让我眉头紧皱,连连叹气。妈妈见我读不下去(状),又下载了田连元播讲的评书给我听(总算安抚了我想念的心)。(建议这里分段)田爷爷讲评书时 ,能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不断变化自己的声音。我一下子喜欢上了他播讲的评书,反复听了两三遍,了解了(通晓了)故事情节,也了解了所有英雄的人生(际遇)。他们(尤其是英雄们)接受招安后的悲惨结局,让我(让处在只知好恶年龄的我,)觉得惋惜,内心一阵酸楚,不禁(也禁不住)埋怨作者的冷酷无情。
(童年的日子就在田爷爷绘声绘色播讲《水浒传》中逝去了,不变还是对一百零八个英雄的情怀。)
转眼到了六年级,妈妈提醒我应该读原著了,我心里很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可以称得上《水浒传》的评论家了,无需再浪费时间。妈妈建议我看完再下结论,这(还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看看原著究竟有何魅力。
一个周日的下午,再次拿出那套曾令我(童年)却步的《水浒传》,坐在窗前静静品读。虽然文字仍有障碍,但已不影响我对内容的理解,不知不觉竟读了一个下午。
读到“鲁智深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时,反复读了(琢磨了)三四遍,还将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我(倒是)深深佩服作者的描写能力,一个倒拔垂杨柳的动作竟用了七个动词。这种收获确实只有细读原著才能获得。
我立刻将这一心得向妈妈汇报,她得意地说我还会有新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像之前听评书那样,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品读原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将前后反复读上几遍,直到明白为止。古汉语字典就放在手边,遇到障碍,立刻查阅(,直到明白为止)。我突然明白了(恍然大悟),原来妈妈是让我借此学习文言文呀!
继续读下去,遇到动情处,我总要停下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有时还要抒发一下感慨,简直是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犹记得看到“林冲含恨而终”那段,我仿佛也坐在他的床榻前,给他倒酒,听他诉尽衷肠。可惜苍天无眼,忠义之人无好报,想到这,(这边,)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一滴一滴)滴在书页上;那边,林教头上闭上了眼……
这样也好(也罢),你(林冲)终于可以和娘子团聚了。
至此,我明白了,静下心来,细细咀嚼文章的每个字、每句话,和人物心灵产生共鸣,思想相互碰撞,能够获得独特的感受,深刻的体会。
《水浒传》读完了,从慕小人书(画)的哈哈大笑(相遇),到(听)评书的酸楚、惋惜,再到原著的感慨万分。一路走下来,我明白了(终于了悟了)作者的用意,他是在用梁山好汉的故事折射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皇帝受奸臣蒙蔽,贪官污吏欺压百姓,致使民不聊生。匪徒伸张正义,被称为绿林英雄;官吏作恶多端,被视为恶魔。在那样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那个世界,权利黑白颠倒),百姓如何生存?艺高胆大的(水浒好汉走了一回梁山,撒了一腔热血,抒写了一场轰轰烈烈悲剧。)上了梁山,投了方腊;手无寸铁的百姓呢?只能沦为鱼肉。
这些,无一不让我痛心!
这些,也让我深感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他们的世界。(建议这里分段)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必为性命担忧,不必为吃穿发愁。我感谢那些为我们创造和平世界的前辈,也打算向他们学习,为维护这个和平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会珍惜当下,不懈努力。
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
(这里和上文连接不分段)《水浒传》,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部书。
很幸运,(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有《水浒传》的英雄陪伴)我走完了这段阅读之路(旅),了解了另一个世界,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光明(与美好)!
(七年级作品)
一类文
个别语句有些不通顺。
七年级的孩子能写出如此作品,真的为你鼓掌,加油了。
本文得分(满分50分)
43分
赵玲
其实早在俞敏洪推介《大国大民》这本书之前,网络上就有多篇截取其内容的文章热传,其中不乏10万+的热文,不少读者纷纷留言,希望作者写一写自己所在的省份和家乡。
《大国大民》的作者王志纲是国内知名智库的创办人,他曾做过十年左右的专业记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观察者和参与者。
王志纲曾为多个房地产企业做过成功的项目策划,他的智库也是国内非常成功的城市战略策划方案提供商,并推出了很多经典之作,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力。
因为常年走南闯北,跟三教九流的人物打交道,王志纲见识了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多变,特别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差异化的对比给王志纲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以说,《大国大民》就是王志纲几十年来阅历的一次总结和归纳,他对各个省市的描述,每每读来让人能够会心一笑,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
比如写山东,王志纲说山东是大哥文化,“孔孟之道”和“水浒遗风”是大哥文化的一体两面。
“山东之‘魂’在于认大哥,这种大哥文化,对上体现为忠君爱国,对中体现为孝顺父母,对下体现为兄弟义气。”
这对于山东人来说就比较认同,王志纲所提到的山东人的优点和缺点,也很客观,发人深省。
由历史而文化,从文化到经济,再到格局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作者所言面面俱到,对山东进行了一次立体式的观察,既指出了症结,也给出了改进的意见。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很多人其实都需要通过第三者视角来认识自己,从而自知者明,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王志纲是做战略咨询的,他看待事物往往自带全局视野。
比如写贵州,“日鼓鼓的贵州人。土地贫瘠、信息闭塞的贵州,杰出人物就像大山里的奇松怪柏一样,不可能批量出产,但一旦蹦出来,就是怪才、奇才 、鬼才。”
写巴蜀,“成都与重庆,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一静一动,互相攻讦,却又始终山水相连、水乳交融,最终形成了这幅造化天成的巴蜀太极图;成都的男人像女人,重庆的女人像男人。”
还有河南、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湖北、潮汕等等,王志纲笔锋所至,汪洋恣肆,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行文风趣幽默,如朋友谈话一样,让人如沐春风。
中国的每个省都有其性格:陕西的沉郁耿介、山东的忠厚豪爽、浙江的灵秀隽逸、湖北的精明强干……,在王志纲看来,这就是地理特点和历史沉淀所决定的,中国是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渊源孕育了不同的人文传统。
水土不一样,生长在这片水土之上的人也不一样,毕竟人只是环境的一部分。
我喜欢看王志纲所描述的各地美食,他本人就是个老饕,他喜欢探寻各地最有特色的地方美食。
比如他说河南的胡辣汤,“五味杂陈、苦辣酸甜的胡辣汤里,熬着一部千年河南史”。
贵州的豆豉粑,陕西的水盆羊肉,重庆的火锅……看王志纲写美食,就像听陈晓卿聊吃饭,往往会让人食欲大振,想要去大快朵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阅万般人,品万种美食。王志纲这辈子过得很精彩,很过瘾。
当然美食不过是《大国大民》里的点缀,王志纲写中国,为的是让山东人了解贵州人,让陕西人了解河南人……让中国人了解中国人,并知道自己这个地方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又将向哪里去。
“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每一方水土均有其独特的气场,每一方人均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
没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实地考察和人文沉淀,是写不出《大国大民》这种书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志纲的《大国大民》可以跟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王志纲说湖北人有湖南人的书香气,而没有湖南人的霸蛮;有江西人的精明,而没有江西人的含蓄;有安徽人的勤勉,但没有安徽人的谦和……通过这些对比,读者就会对湖北人有个概括性的认识。
另外,王志纲在书中也经常提到自己的思考和议论,比如他在走遍中国后发现一个规律,“越舒服的地方越难出人才:因为资源富集之下,人也就没有了拼搏奋进的必要,慢慢退化,成了植物脑;相反,环境越恶劣,越能激发人的血性和智慧。我曾沿长江顺流而下,天气炎热难熬,然而触目皆是草木葱翠。人和植物的道理是一样的,辛苦一点,忍耐一下,困难也就过去了,但品格却磨砺了出来。”
这样的妙论在书中比比皆是,确实引人深思,很多观点都给人耳目一新却有不谋而合的感觉。河山万里,文明千秋,国之大,以民为本,民之大,以国为基。国运即使人运,大国方有大民。这本《大国大民》,确实值得一读。
正版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王志纲 中国大江南北历史人文社会
¥39.8
购买
读了水浒传的心得体会3我儿子今年9岁了。夏天时,学校布置了一个暑假作业,让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这事对我来说有点困难,因为坦率地说,9岁孩子看的书,成人一般很难有兴趣,但我看的书,对孩子来说又太难。同时,我也不想走个形式,还是希望我和孩子能真正地交流同一本书的读书心得。
思前想后,突然想起家里有一套《水浒传》连环画。这套书是我儿子小时候,一位朋友送的,一直没给他看过。我大概翻了一下,这套连环画有个很大的优点:只是简化了情节,却没有删减情节。
比如108将系数全有,原著在什么地方登场,连环画中就在什么地方登场。原著中的每一仗是如何打赢的,连环画中也都有,只是简化了过程。再比如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种种事迹连环画中也有,但非常简略,不像原著还描写了一些俩人幽会的细节。相比较之下,央视版《水浒传》连续剧,108将中怕是一半都没有提及姓名,也没有镜头,省略并改编了很多仗,而对西门庆潘金莲却比原著的情节更多,演得更详细。
于是,我把这套《水浒传》连环画给我儿子,并告诉他三点:
第一,有空就看,自己安排,但不要看太快。
第二,看的过程中有问题,理解不了的,可以随时找我。
第三,我有空的时候,挨着章节给我讲讲内容,就当是给我讲故事。
这样安排,是为了在他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好方便根据情节与他展开讨论。
当然了,我也不能凭空讨论,《水浒传》我小时候看过,很多情节现在已经模糊,所以在我儿子看这套连环画的同时,我自己也抽时间同步看了原著。让他不要看太快,其实是因为我时间有限,我看不了太快,哈哈哈!
《水浒传》的版本很多,我选择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的版本,应该算最权威的版本。在微信读书和京东读书里都有,所以我就直接看了电子版。
这样一来,我和我儿子就看了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他看了适合孩子的版本,我看了适合成人的版本,利于我俩交流心得。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版本的连环画和这个版本的原著在情节上十分接近,连环画还多出来打田虎、王庆的章节。所以,我俩交流起来障碍很少。
这整件事开始时,我并没有想到,它会成为今年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
有一天,我儿子问我:爸爸,北宋的时候,日本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吗?
我说:不属于啊!你怎么会这么问呢?
他说:那《水浒》里写鲁智深去了东京大相国寺,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不就是说东京在北宋时是属于中国的吗?
我笑道:哦哦!北宋人说的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而是中国河南的开封,是北宋的首都,那时候叫汴梁。我还看过一本北宋灭亡、汴梁被战乱破坏后,一位文人写的怀念北宋首都繁华的书,叫《东京梦华录》。从这书名也能看出来,当时人们就称呼汴梁为东京。
我儿子也笑了,说道:原来是这样啊!那北宋的时候有东京,还有西京、南京、北京吗?
我一愣,答道: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上网查一下。
我一查才发现,北宋还真有四个首都:东京汴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
又过了两天,我儿子问我“外宅”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俩展开了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讨论。
再后面,他又问我“知府”、“县令”、“太尉”都是什么官职?于是我俩探讨了北宋的官吏制度。
讲到宋江打完辽国后,辽国每年给北宋献上岁币时,我又给他介绍了岁币是什么?并且我跟他说,真的历史上是北宋打不过辽,北宋给辽岁币,所以水浒不能当做历史看。
……
在这一过程中,我儿子问我的历史问题,有些我能答,有些我不能,就上网查了再跟他探讨。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父子二人的历史知识都有了显著增加。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智劫生辰纲的故事。杨志中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计,被蒙汗药麻翻,抢走了生辰纲。
讲完后,我问他:如果你是杨志,你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中计呢?
他想了想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坚决不会同意手下的士兵们买酒喝,也不会同意士兵们在黄泥岗休息。
我说:嗯,你这确实是个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太强硬了,有时候应该想点软办法。
他问:什么样的软办法呢?
我说:你想啊,天气这么热,士兵们想休息、想喝点饮料是人之常情,硬不让干,会得不到士兵的支持。实际上杨志一路上对士兵们都太过严厉,士兵们早已心怀不满。当白胜挑着酒路过,士兵们提出自己凑钱买酒时,杨志不同意,只会让士兵们更加怨恨他。
他说:嗯,那怎么办呢?
我说:如果我是杨志的话,我会站出来说两件事:第一,这酒可以买,不用士兵们凑钱,我出钱买了请大家喝,这样一来士兵们都会感谢他;第二,酒买了之后,先叫一个士兵喝,喝了等一阵没事,再让其他士兵喝。因为这酒是我出钱请大家喝的,所以让大家多等一会儿,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如果这酒有问题,也只会麻翻一个士兵,还剩下十几个士兵加上杨志,即使和对方八个人打起来,也不落下风。
我儿子说:哦!你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啊!
我说:总的来说,杨志情商比较低,他的任务是成功把生辰纲送到目的地,他应该思考怎么做能提升完成任务的概率。而他一个人完不成这事,所以相比压迫士兵这种强硬手段,他更需要团结士兵。这样才能提升完成任务的概率。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情商的重要性。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林冲火并王伦的故事。晁盖一伙七人上梁山后,梁山首领王伦担心晁盖他们本事高过自己,自己位置不稳,就不接受他们入伙。林冲看不下去,当场杀了王伦,然后请晁盖做了头把交椅,又请吴用、公孙胜分坐二三位,自己坐了第四把交椅。
这个故事讲完后,我儿子问:林冲杀了王伦之后,晁盖、吴用都让林冲坐第一把交椅,为啥林冲坚决不坐啊?如果是我,大家都让我坐头把交椅,我就坐了。
我说:这事是要从多方面来考虑。首先,林冲的性格比较大气,人也比较谦逊,他对自己坐不坐头把交椅远没有王伦那么在乎。其次,虽然大家口头上说让林冲坐头把交椅,但心里未必真这么想。比如阮氏三雄、刘唐他们几个和晁盖的关系好得不得了,和林冲只不过刚认识,所以他们心里肯定是希望晁盖做梁山的老大,嘴上说的不过是客气。第三,如果林冲真坐了头把交椅,他未来是有危险的。
我儿子问:为什么当了老大还有危险啊?
我说:因为你想啊,晁盖一伙儿有7个人,都是本领高强之人,同时他们还带来了生辰纲这么大一笔钱财。而林冲这边,除了林冲同样本领高强之外,剩下的三个头领杜迁、宋万、朱贵的水平都差一截。那么林冲就算坐了头把交椅,也坐不稳。晁盖手下那六个人,必然不听林冲的,只听晁盖的。晁盖带来的钱财多半也会用在自己人身上。等于在梁山上变成了两派,晁盖一派,林冲一派。两派如果打起来,林冲这边非常吃亏。所以,林冲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晁盖坐头把交椅,这样晁盖这一派的人都会感激于他。而杜迁、宋万、朱贵实际上都看林冲,林冲怎么做,他们就跟着,不会有意见。这样一来,梁山上就不会分两派了,林冲坐第四把交椅,才能坐得安稳。
我儿子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这样啊!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人有时候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得以退为进。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晁盖曾头市中箭的故事。因为一个盗马贼到梁山说准备送给晁盖的马被曾头市抢了,所以晁盖大怒,就率兵去打曾头市。结果晁盖先是中计,然后又中了毒箭身亡。
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儿子说:如果我是晁盖,我就不下山去打曾头市。就为了一匹马,结果把自己命丢了。
我说:这你就想简单了,晁盖这次不去打曾头市,下次也会去打别的地方。一样容易打败仗。
我儿子说:那他不下山打仗不就行了,可以派宋江去啊!这样有危险也是宋江危险。
我说:晁盖他必须去。他去打曾头市根本就不是为了一匹马。
我儿子好奇地问:那是为了什么啊?
我说:自从宋江上山以后,晁盖是老大,宋江是老二。虽然晁盖和宋江表面上关系很好,但老大会提防老二,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晁盖先上山,宋江后上山,你仔细算算,到宋江上山时,梁山上哪些人是跟着晁盖上山的?哪些人是跟着宋江上山的?
我儿子说: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是跟晁盖上山的。跟着宋江上山的人可就多了,清风山、清风寨一趟带来七八个,江州这一路带来了十几个,黄门山带来了四个。
我说:对的。你看,咱们就算林冲、杜迁、宋万、朱贵这些是中立的。那现在晁盖虽然是老大,但是真正算他的亲信,也就还是智劫生辰纲那几个人。而宋江的亲信却有二十多人。这就让晁盖感觉到了压力啊!再加上,宋江上山后接连打了祝家庄、高唐州、青州等地,又招揽了一批降将,在梁山上威望不断上升。而晁盖一仗没打,所以晁盖急于亲自出去打仗,好提升自己的威望。
我儿子不解地说:可是每次要打仗,宋江就说,寨主不可轻动。那晁盖死了,宋江当了老大,他岂不是就不能出去打仗了?那以后的老二岂不是又能威胁到宋江了?
我说:这就是宋江厉害的地方。他当老二的时候,他说寨主不可轻动。但你往后面看你就会知道,他真当了老大之后,仍然是频频率军下山打仗啊!所以,他心里未必真的认为寨主不可轻动。
我儿子说:原来是这样啊!
我说:我再给你说个细节,你可能没注意。宋江每次出去打仗,很少带晁盖的人,甚至连林冲这种本领高强的中间派也多数时候不带。而晁盖这次去打曾头市却把自己的亲信全部带上了,还带了林冲、杜迁、宋万这些中间派,尤其是带了阮氏三雄。你要知道,打曾头市不需要水战,所以带阮氏三雄是用处不大的。而这份名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吴用作为晁盖的绝对亲信,居然没有参加曾头市这一仗!
我儿子赶紧把书翻出来又看了一遍相关章节,兴奋地对我说:真的啊!晁盖一共带了20个头领,那些和宋江关系非常好的,一个都没带,只有四五个可以算是和宋江关系比较好。另外,前面说漏了,晁盖还带了一个亲信是白胜。
我说:对对对。你看啊!白胜的武艺在梁山好汉中算倒数,智谋也几乎没有,对打胜仗的帮助极其有限。而吴用对打胜仗的帮助那太大了!吴用要是去了,晁盖可能就不会中计了,他要不中计,就不会中箭了。同样是从智劫生辰纲就跟着晁盖的人,白胜都去了,吴用却没去,这说明什么?
我儿子追问:说明什么?
我说:这说明吴用此时已经从晁盖这一派转到宋江这一派了。吴用当时可是梁山第三把交椅,等于梁山此时老二和老三是一派了,那晁盖作为老大,怎能没有压力呢?
我儿子说:啊!原来是这样啊!
我最后总结道:这种老大提防老二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后来的学者还给起了个专门的名字叫“修昔底德陷阱”。比如一家公司内部的竞争如此,国际竞争也如此。这个不是老二的错,谁当老二,都会被老大提防。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修昔底德陷阱”。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宋江一心想招安,却被李逵等人公开反对的故事。他特别讲到:李逵在大厅里站起来说,招安、招安,招个鸟安!
然后,他问我:爸爸,为什么宋江一定要招安啊?
我说:我觉得,宋江以前就是朝廷官吏,可能他觉得做官挺好的,做草寇不好,所以,他一直希望被朝廷招安之后,回去重新做官。但是,他手下的兄弟,比如李逵、阮氏三雄、刘唐这些以前就没做过官,所以这些人很可能并不向往做官,而史进、王英、欧鹏、樊瑞这些人以前本来就是强盗,所以这些人很可能觉得呆在梁山继续做强盗挺好的。
我儿子说:哦!那宋江一个人想招安,兄弟们都不支持他,他怎么能成功呢?
我说:这里就有意思了,宋江通过打仗,俘虏了很多朝廷的将领。这些将领当初打了大败仗,回去也是死,只好投降。但心中想必大多希望能恢复过去的官职。而这些人又恰好在梁山座次很靠前,你可以算算108将里面,前10名有几个支持招安的。
我儿子说:宋江肯定支持。卢俊义应该也支持。吴用看起来不支持。公孙胜一个道士应该无所谓。关胜肯定支持。林冲以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应该支持,但和高俅有仇,所以应该不支持。秦明肯定支持。呼延灼肯定支持。花荣应该支持。柴进可能无所谓。这么一算,前十里面有6个支持,2个反对,2个无所谓。
我说:所以啊!招安这种大事,前面的人话语权强,后面的人话语权弱。有人会问白胜的意见吗?不会的。白胜这些只能跟着大哥走罢了。
我儿子说:那看来宋江招安肯定能成功。
我说:唉!其实吧,宋江作为老大也不容易。兄弟们考虑的事情很简单,只要跟着大哥就行了,大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老大就不同了,老大需要考虑兄弟们未来怎么发展?
我儿子问:“未来怎么发展”是指什么呢?
我说:比如你想啊,兄弟们现在大多二三十岁,战斗力很强,朝廷派人来打他们,他们都能打赢。但如果二十、三十年过去之后,兄弟们老了,战斗力下降了,那时还打得过朝廷吗?
我儿子摇摇头。
我说:所以,宋江必须给兄弟们的未来,给梁山的发展想一条出路。那我来想的话,要么宋江不断吸收年轻将领来保持战斗力,但这样做的话,梁山的人会越来越多,开销会越来越大,周边地区很快就会没有地方可以抢了;要么宋江自立为王,成立一个新国家,看起来这和宋江的价值观不合,而且他如果想这么干的话,打完祝家庄等地之后,就不应该将其烧毁,而应该派兵驻守,占为己有;要么就只能招安了,让兄弟们当官,这样兄弟们以后可以从朝廷领工资。所以,你看啊!老大考虑的问题和小弟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当老大的责任和负担。
有一天,我儿子给我讲了宋江劝降很多朝廷将领的故事。宋江在俘虏了朝廷大将之后,手下会把俘虏五花大绑押到他面前。他总是先喝退手下,然后亲自为俘虏解开绳索,安抚对方,承诺对方若归降,宋江甘愿让出寨主之位。而俘虏们无一不感动万分,同意归降,且拒绝寨主之位。
他问我:爸爸,宋江老是在劝降时说,如果将军肯入伙,宋江甘愿让出寨主之位。他就不怕对方真的同意,然后当上寨主吗?
我说:他不担心。宋江这么说,只不过是一种客套话,对方已经吃了败仗被俘虏了,宋江先骂手下一顿,然后说这些客套话,只不过是给对方面子。而这些俘虏们心里也都清楚,宋江这是给台阶下,不可当真,所以他们全都同意入伙,同时表态万万不可坐寨主之位。再说了,寨主哪是谁都能当的?就算宋江真让了,对方也坐不稳,因为其他兄弟们还是都支持宋江的。
我儿子说: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宋江怎么这么大方?
我说:说到这儿啊,咱们可以探讨一下,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问你一个问题,在108将中,宋江武艺平平,智商也没多高,为啥他就能当寨主呢?
我儿子说:因为他朋友多啊!名气大啊!还没上山时,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他,想跟他交朋友。上山后,108将几乎全是他的朋友。所以,大家都支持他。
我说:嗯,是的。宋江朋友太多了!能交到这么多朋友是一种本事,这说明他情商很高,这是他的优点。但是宋江这个人别看平时对人很客气,却也有残忍、不择手段的一面。
我儿子问:怎么看出来的呢?
我说:宋江为了请秦明上山,秦明不愿意,于是他故意请秦明在清风山喝酒,然后让王英他们装扮作秦明,下山杀了十几户普通百姓,导致官兵认为是秦明干的,把秦明一家老小全杀了。这些普通百姓和秦明的家人都是无辜的啊!宋江为了请朱仝上山,朱仝不愿意,于是宋江安排下计策,让李逵把沧州小衙内杀了。朱仝在沧州呆不下去,只好上山。小衙内不过四岁,无辜丧命。实际上宋江为了请很多人上山,都是采用了逼迫的方法,比如像卢俊义就是把人家家里搞垮,比如像徐宁、李应等就是把人家家人都骗到梁山,这实际上是威胁人家入伙。还有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宋江多次在攻破一座城池后,将守城将领的全家老小全部杀光。这些手段都是十分残忍的。
我儿子说:嗯,的确是这样。
我说:宋江还有虚伪的一面。比如他号称梁山替天行道,打的仗都是正义的仗。但实际上呢?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出去打仗越来越频繁?
我儿子想了想说:好像确实是这样。
我说:其实他就是找个理由出去抢东西。梁山上将领越来越多,士兵也越来越多,这些人都要吃饭啊!梁山以前存的那点钱肯定是不够花。怎么办?只能不断地出去打仗,去抢。人越多,抢得越频繁。如果说很多仗打得还有点理由,那打东平府、东昌府就显得没有丝毫正义性了。人家根本没招惹梁山,宋江就为了和卢俊义比赛,分两队同时攻击两座城,看谁更快打下来,就出去打了。这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替天行道的?
我儿子说:是啊,他们每打下来一个城都会把城中的粮食和钱财运到梁山去。
我总结道:所以啊,水浒这个书中写的梁山108将的种种行为并不都是正义的行为,有很多是相当坏的。你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
金圣叹曾经说过:少不读水浒。大意是因为水浒中有很多类似古惑仔电影的东西,明明是错误的事情,却容易误导年轻人,让年轻人觉得快意恩仇。
所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读《水浒》,我给孩子分享了如何透过表面现象,分析一件事的性质,明辨是非。
在和孩子一起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我俩讨论过的话题肯定是上百的。本文只挑选了6个话题,就已经达到了这么长的篇幅。大家如果有兴趣,未来我可以再分享。
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今年我觉得养娃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呢?
因为《水浒》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我可以从中解读出各种信息和孩子交流。我并不是说,我解读的就一定对,但我希望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和价值观,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载体进行传达。这就是很棒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水浒,我可能得想一百件事来跟孩子讨论,这是很难的。
最后,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要再次强调:本文不是推荐大家都和孩子读《水浒》,也不是说我解读的、我想传达的都是真理,而是推荐大家选一本内容博大精深的书和孩子一起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你想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和价值观传达过去,孩子更容易接受。
而这个过程是十分美妙的!
上一篇:护理动员大会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下一篇:体育课心得体会500字,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