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我国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收入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收入分配交易规则的总和,是规则和规定所反映的各分配主体的权益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主体一般由三大利益集团组成,即劳动者(劳动所有权)、雇主(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政府(公共政治权利)共同瓜分国民收入。以下是边肖收集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让我们来看看。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总的来说,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为分界点,主要经历了以下变化: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思想。在传统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直接决定收入分配制度。从农村来看,农产品的种类、数量、价格、购销都是国家决定的。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按生产队和工作点拿工资。从城市来看,国家统一规定城镇职工的等级工资,职工的劳动报酬趋于平均,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1978年& mdash在1992年这一时期,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 ldquo先富& rdquo用& ldquo侯府& rdquo有机统一,就是说,既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的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奋斗、合理经营,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先富起来,又要鼓励& ldquo先富& rdquo起来的人成为示范力量,通过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在制定分配政策时,调整& ldquo先富& rdquo用& ldquo侯府& rdquo人的收入差距,防止贫富悬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在1993年至2004年期间,分配原则得到了强调& ldquo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rdquo。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分配原则主要包括:& ldquo个人收入分配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和公平& rdquo& ldquo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rdquo& ldquo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rdquo。

这一时期的分配政策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概念。其中,初次分配是指存在于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即基于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效率所带来的总收入的分配。通俗地说,就是通过高效的生产经营来获得高收益。所以初次分配是更基本的分配关系,强调市场的作用,主要遵循效率原则。再分配是指政府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整现金或实物在收入主体之间的分配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调整要素收入的过程。在再分配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过大的收入差距。

自2004年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强调公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的贫富分化成为新的经济社会矛盾,社会公平问题再次成为焦点。由此,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提法发生了新的调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ldquo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rdquo

按劳分配为主体可以理解为,在公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一切必要的扣除后,个人消费品按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中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应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而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从实践的角度看,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具体来说,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更强调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劳动报酬比重。对于低收入劳动者,通过加大扶贫力度和最低工资保障机制,为更多人拥有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通过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创造公平机会,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是指按劳动者个人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其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直接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它既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也是国家尊重公民权利、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力的体现,更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生成,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三大问题

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低。

从收入法计算的GDP来看,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这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原因之一。即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增长。近年来,中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企业储蓄增加。1992年企业储蓄率为13.3%,近年来已超过20%。对于居民来说,某种程度上消费不是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降低了。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劳动者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剩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普遍在50% ~ 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出10~17个百分点。这些国家企业的营业盈余在20% ~ 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

收入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城乡、行业、人群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城乡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7年达到3.33倍的高水平。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城乡差距。

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各行业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工人的2-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员工福利的差额,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是5-10倍。除了行业特点、技术密集度等合理因素外,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造成的。

二次分配的收入调节作用不明显。从1990年到2005年,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5,2008年进一步上升到0.48。前20%收入群体的收入相当于后20%收入群体的8.3倍。这说明二次分配既没有从总量上改善居民收入状况,也没有从结构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扩大的速度。

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很低。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特别是人均GDP在3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随着居民消费从耐用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逐步升级,公共服务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将大幅提高。以教育、医疗、社保为例,国际平均涨幅为1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保持相对稳定,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增长4和10.7个百分点。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会逐渐稳定。

虽然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加投入,但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仍然不足。2007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仅占政府总支出的29.2%,分别比人均GDP低于3000美元和人均GDP在3000至6000美元之间的国家低13.5和24.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支出占比分别低4.7和8.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分别低9.9和18.3个百分点。中国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在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印度。虽然我国政府教育支出总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也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居民被迫用自己的收入来支付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的快速增长,不仅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增长,也强化了居民的谨慎预期,降低了消费倾向。以2007年为例,中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的支出比例为6.4%,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不到4%。其中,德国和英国分别为1.1%和1.5%,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和4.2%。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例为7%,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不到5%。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不足成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确实有要素禀赋、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等原因,但制度性弊端才是根本原因。

一方面,初次分配太& ldquo亲资& rdquo劳动者报酬占比普遍较低,行业间差异过大,使得居民相对无钱可花;另一方面,二次分配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网不健全,让人不敢花钱。常驻& ldquo没钱花& rdquo还有& ldquo不敢花钱& rdquo是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导致内需相对不足的症结所在。

此外,由于对外开放不足,金融、电信、电力、石油等基础产业,教育、医疗、文化出版等服务业,社会资本和民营经济仍难以进入,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同样突出。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不足和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不足并存,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成为制约我国内需驱动型增长和经济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及问题】相关文章:

安阳市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06-13

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06-13

2017年职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06-20

2017安阳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06-17

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细则2017 06-12

国有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06-17

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06-17

如何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04-02

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03-29

2017年最新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