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足迹」雄奇田王寨 烽火桐柏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随州论坛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学肃反心得体会8001雄奇田王寨 烽火桐柏山
——随北桐柏山地区的峥嵘岁月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晓林 陈云 黄芳芳
近来,许多企业、单位组织员工到桐柏山田王寨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家穿红军服,聆听红军故事,走红军长征路,传承红色基因。
列队肃立,默哀缅怀,敬献花篮。汲取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建党百年之际,随县田王寨景区红色传统教育基地陆续迎来众多游客,踏访随北桐柏山红色足迹,聆听随县大地上的红军故事,缅怀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巍巍桐柏山,悠悠淮河水。
4月17日,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团走进随县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名胜区田王寨景区,追忆随北桐柏山地区的峥嵘岁月——
星火燎原:1800平方公里的工农武装割据区
桐柏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主峰太白顶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与随州市随县两地,千里淮河发源于此。英雄桐柏,桐柏英雄。除独特的淮源文化,桐柏山区域更是一片红色的沃土。
中共“八七会议”后,鄂北被列为全省秋收暴动的重点地区。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中共随县县委在随北桐柏山地区先后发动祝林店起义、青苔起义、吴山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反动统治,并在随北桐柏山地区形成了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的工农武装割据区。
这是随州大地上首次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区,开创了随州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桐柏山地区革命星火呈燎原之势。
1930年3月,祝林店苏维埃政府成立,随北桐柏山区诞生了随州大地上首个红色政权。祝林苏区的工农红军武装,长期孤悬大别山外与敌人周旋,屡遭“清剿”,百折不挠,起到了牵制敌人的作用,也为红军长征北上和转战桐柏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太白顶风景区留下众多红色足迹。1932年10月,中共中央湘鄂西扩大会议在王店村召开,作出红三军绕道返回湘鄂西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鄂豫边区临时省委机关旧址位于桐柏山太白顶。1934年8月,鄂豫边工委在太白顶召开唐河、新野、桐柏等县代表会议,决定在桐柏山区发动游击战争。
1936年1月,中共豫鄂边省委组建了桐柏山红军游击队,鄂豫边区的游击战争正式打响,在桐柏山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桐柏山红色游击区发展成为抗日根据地,在中原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核心支柱作用。
红旗漫卷:3支红军队伍途经或转战桐柏
田王寨是桐柏山脉固城山海拔600米处的一座古山寨,始建于元末,古时是百姓为躲避战乱的避居之所。寨墙全长5.9公里,蜿蜒曲折。古寨东、南、西边均为悬崖陡壁,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华中第一古寨”之称。
2020年,田王寨景区成功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年底获批国家4A级景区,山下新建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和随县红军纪念馆。
走进馆内,珍贵的文史资料和展陈实物,记录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观之可感革命军队的创业艰难,体会党的初心使命。
1932年,红三军在军长贺龙的率领下挥师北上,从大洪山区向北转移,翻越桐柏山,进入田王寨、叶家大庄,从桐柏城南沿山西进。1934年,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转战随县桐柏山地区,并在太白顶召开会议作出了“佯攻枣阳、转战伏牛山、挺进鄂豫陕”的战略决议。
1935年,红二十八军向西转移受挫返回大别山途中,在淮河镇桃花山伏击“追剿”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桃花尖大捷”。
中原铁拳:三大主力会师桐柏
1945年9月,南下抗日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北返途中遭国民党军队围剿合击,边走边战北上豫鄂边准备与新四军五师会合。1945年10月,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向桐柏山区行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克桐柏县城,解放随北新城、万和等地,控制了桐柏山广大地区。此时,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受中央指令,在王树声、戴季英率领下自豫西向桐柏山挺进,神速向五师靠拢。 1945年10月24日,三大主力军队在桐柏胜利会师。毛主席亲自起草电文表示庆贺,并批准成立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 三大主力会师后,经中央批准,中原军区在随北桐柏山地区成立,推动了随县地域抗战胜利后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整编后的6万大军在中原地区形成铁拳。 1946年,中原军区部队抢在国民党军发动总围攻之前,兵分南北两路向西成功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完成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 1947年12月,刘邓大军第十纵队挺进桐柏山区,建立了中共桐柏区党委、军区。桐柏区成了中原的主要战场,随北迅速成为桐柏解放区的重要部分。桐柏军区政治部进驻随北新城李家沟,司令部进驻戴家仓屋,军区卫生部、医院、后勤部、修械所等分布在太白顶景区辛集、山头等村。 雄奇田王寨,烽火桐柏山。田王寨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底至目前,景区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不少家长特意带着子女前来,传承红色基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听革命先烈的故事、学民族抗战史,我们深受教育和感染。”4月19日,景区游客王欢说。
巍巍桐柏山峥嵘岁月稠
——中国工农红军在随县地区战斗的故事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晓林 陈云 黄芳芳
枪声,在历史的年轮下飘远;硝烟,在岁月的季风中散尽。历史长河永不停歇,冲淡了那些原本鲜亮的面容。
高山不会忘记,河流不会忘记,无论是怎样的坎坷和泥泞,都阻止不了那一双双草鞋的行程。冲破一次次堵截,甩掉一次次追剿,他们用坚定的信念,用青春的热血,向世界证明:中国工农红军,是真正的英雄!
——题记
红三军战斗在随北桐柏地区
情景再现:红三军从随县太白顶沙沟翻越桐柏山向河南出发
1932年夏,蒋介石坐镇武汉,调集50万大军对洪湖、鄂豫皖两大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洪湖苏区被打破,革命形势极其严峻,部队处境十分困难。红三军在军长贺龙的率领下经大洪山进入随县,向桐柏山战略转移。
自9月开始,红三军在应城、安陆、随县、枣阳等地之间盘旋打转,时分时聚,忽东忽西,与追击堵截之敌四个多旅周旋。这时,红三军因为没有根据地,在伤员安置、物资供应和人员补充各方面都发生了困难。
10月,红三军转战至随北解河、合河、新城一带,军部设在王店积善堂,随县人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10月下旬,红三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合河后山垴发生激战,歼敌800余人,缴获枪支若干,红军也伤亡100余人。战斗结束后,烈士遗骨安葬在轧花山附近。
10月底,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位于田王寨往太白顶方向约500米处的王店召开会议,会议顶住了夏曦肃反的压力,作出红三军避开敌军主力、绕道豫西南和陕西转往桑(植)鹤(峰)地区回到湘鄂西的决议。
随县王店会议后,红三军军长贺龙命令:部队休息两天,打草鞋、备干粮,准备长途奔袭。11月6日,红三军在贺龙率领下,从随县以北沙沟出发,翻越桐柏山的田王寨、冠子岭进入河南境,而后又从下刘湾、叶家大庄等地经桐柏县城南沿山西进。敌人以正规军和地方武装不断组织追、拦、堵、截,特别是反动地方武装频繁进行袭扰,红三军经过激战于11月10日进入伏牛山区。
红三军转战7000里回到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这就是以随县为起点的红三军“小长征”。红三军是红二军团的前身,长征中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乌龙观(新集)战斗——
红四方面军的生死时刻
乌龙观(也叫乌头观),是随县洪山镇西南很不起眼的一座小山头。但这个小山头,成为徐向前元帅一生难忘的记忆。1932年10月,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在这片地区打了一场大仗、恶仗,经历生死时刻。
1932年秋,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实行战略转移。10月11日傍晚,徐向前、陈昌浩等率红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王宏坤、政委周继贤)、11师(师长倪志亮、政委李先念)、12师(师长邝继勋、政委甘远景)、红25军73师(师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从黄安县(今红安)出发,越平汉路,过陈家巷(广水市陈巷镇)、洛阳店(曾都区洛阳镇),于14日到达均川镇南20公里的鲍家店。红四方面军原打算在这里与红三军会师,不料红三军已经转移,鲍家店只剩残垣断壁。17日至18日,第10师、11师从包家巷、陶家楼出发,经药山、汤家畈到达洪山镇双河东;73师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从包家巷、尚家店、新集(随县境)出发,西进到王家集、鲍家集、朱家集、茅茨畈一带,与10师、11师会合。
闻风而动的蒋介石调集近9个师共50多个团的兵力,妄图一举把红四方面军歼灭于随县枣阳地区。是时,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率国民政府军第10师(师长李默庵)、第83师(师长蒋伏生)及独立34旅(旅长罗启疆)尾追;命令第1师(师长胡宗南)于北面沿襄(襄阳)花(花园)公路,第44师(师长肖之楚)于南面沿京(山)宜(昌)公路实施平行追击;命令原在襄枣宜地区的第65师(师长刘茂恩)、第67师(师长冯鹏翥)、第51师(师长范石生)沿枣阳沙河堵击,欲将红四方面军团团包围,决一死战。
19日上午,尾追的国民政府军第83师赶到,红四方面军第11师进行阻击,激战数小时,击退追兵。下午,徐向前命令红四方面军第12师抢占随枣交界制高点——乌龙观。由于国民政府军第10师和34旅抢先占领了乌龙观,致使红军右翼关门山、刀破岭、吴家集等阵地受到威胁。
20日晨,国民政府军第83师和34旅于右侧向宋家集、吴家集一线发动猛攻,国民政府军第10师从左侧利用乌龙观有利地形向关门山、刀破岭发动攻击。红四方面军第10师、11师扼守宋家集、吴家集一线,12师扼守关门山、刀破岭阵地。下午3时,徐向前集中红四方面军第10、11两师主力向国民政府军34旅进行反击。经过激战,国民政府军伤亡惨重,34旅旅长罗启疆受重伤,仅带百余人逃窜。红四方面军第12师强攻乌龙观未克。黄昏,国民政府军第44师由洪山镇双河赶来增援,红军退回原阵地。
21日,国民政府军第44师、10师向红军关门山、刀破岭阵地猛攻。激战一日,红军坚守阵地。此时,国民政府军第51师从后侧袭击,红四方面军第73师迎击。国民政府军第1师又沿襄花路压来,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当晚,红四方面军为摆脱包围,向西北突进。
22日上午双方在枣阳西部的土桥铺一带再次激战,红四方面军于当夜12时许,顺利通过沙河和襄花公路,后经七方岗、双沟,越过唐、白两河,挺进陕南边界。至此,红四方面军胜利冲出了敌人精心部署的重重包围。
乌龙观(新集)战斗,红四方面军前后歼敌3000余人,但自身也损失惨重,伤亡千余人,其中32团团长林维权、34团团长吴云山光荣牺牲。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新集(乌龙观)战斗,是红四方面军西征途中打得最凶恶的一仗,险些全军覆没。参加过本次战役的王宏坤上将在他的回忆录里,用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来形容当时战斗之惨烈。乌龙观(新集)战斗中红军以少胜多(当时我军兵力不足敌方兵力的四分之一),以弱胜强(敌人全部使用新式武器,而我军主要是旧式步枪),在红四方面军战斗史上书写了光辉一页。
红25军长征,星夜进入桐柏山
情景再现:红25军在随县太白顶田王寨集结
提起红军长征,大众耳熟能详的是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此外,还有一支小型部队参加了长征,这便是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这支3000人左右的红军队伍,在长征初期进入随北桐柏山区,在随北小林店得到物资补给,在桐柏山太白顶紧急召开作出重大转折性战略决策的太白顶会议。
小林镇,军民合作增补给
1934年11月16日晚,红25军奉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军部所在地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出发,途中突破敌军封锁线,于11月18日上午到达随县北部小林集镇,胜利地迈出了战略转移的第一步。
小林镇地处鄂豫两省三县交界地带,交通便利,商贸活跃。当时集镇上传统的“八大行”齐全,大大小小的加工作坊、骡马店、饭店小吃店等,有上百家。连续行军、作战30多个小时,疲惫不堪的红25军将士亟需休整和补给。相对富足的经济、物质条件,让小林集镇成为了红军理想的粮饷补给地。
红军宣传队、筹粮队立即开展工作。军经理处(后勤供给部门)向街上十余户地主、资本家筹款购粮补充给养。因个别土豪破坏筹粮,红军抄没了他的家产,并将其中部分财物分给了穷人。抄家行动震慑了街上其他土豪大户,张建之、张光道等众多店家老板纷纷出钱出粮,补充了红军粮饷。
据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大将回忆,当红25军横越平汉铁路后主要“沿湖北边境前进,以避开两省的敌人”。他说,“此时完全行动于敌区。当时无地图,地形生疏,则边走边调查,边前进,群众给予极大援助。”高度肯定了随北群众对红军长征的支援。
太白顶,紧急会议定方向
11月18日下午,稍作休整并得到粮饷补充的红25军官兵离开小林镇,继续西行。路上,他们击溃了七里冲、淮河店地主武装和国民党乡公所武装40余人,于19日凌晨从淮河店进入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经月河店(今桐柏县月河镇集镇)、金桥(今桐柏县月河镇金桥村),到达山高林密的桐柏山区。经过田王寨,直抵太白顶。
到鄂豫交界的桐柏山区战略转移并在此建立根据地,原是红25军开始长征时首要的和既定的目标。
11月2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太白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红25军下一步行动方向。根据闻讯赶来的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对鄂北豫南桐柏山一带军情民情介绍,省委认为桐柏山区战略纵深小、周边敌情重,不具备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条件。会议决定,红25军继续向西北转移,取道豫西平原,挺进伏牛山区,相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太白顶上召开的这次鄂豫皖省委紧急会议,贯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出了最有利于红军生存、发展的正确决策。
界牌口,调虎离山攻枣阳
11月21日至22日,红25军将士翻越桐柏山,经桐柏山南麓的湖北随县解河、新城,抵达界牌口(今湖北省随县太白顶风景区界牌口村)、鸿仪河(今河南省桐柏县淮源镇鸿仪河村)一带。
蒋介石获悉红25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北上的消息,急调兵企图趁红25军孤军远行之机,包围全歼。
为了麻痹敌人,红25军采取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策略。根据太白顶会议决定,副军长徐海东亲率224团,从界牌口一带出发急行军,佯攻湖北省枣阳县城。敌人果然中计,国民党40军大部、115师、44师和“追剿队”第三、第四支队共20个团急匆匆赶往枣阳,妄图在枣阳决战。令敌人意想不到的是,红军在枣阳仅打了几枪,就神不知鬼不觉撤退,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张星江和地下交通员担任向导,绕道桐柏县平氏镇、泌阳县城东,乘虚北上,跳出了敌人的追堵合围。
历时10个月,途经鄂、豫、陕、甘4省,行程近5000公里。红25军于1935年9月16日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27军会师,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这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民毛有廷年65前出《证明》回忆:
红25军夜请出山店村民刘发文当向导
4月17日,在参观田王寨红25军长征纪念馆时,一份65年前由河南省桐柏县毛坡乡明庄社农民毛有廷出具的《证明》,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份《证明》记述了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时,首长夜访随县淮河店乡出山店村居民刘发文家,并请刘发文当向导的诸多珍贵细节。
毛有廷出具《证明》的时间是1956年10月4日。他在《证明》里说,他原名毛甫受,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人,读过十二年私学。他介绍,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随县淮河店乡出山店人刘发文,到河南桐柏县毛坡寻找被土匪绑票的儿子,住在他家。他们两人同龄,就此结为好友。刘发文是出山店村一户大地主。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农历十月十二,刘发文娶续弦,毛有廷去恭贺后就住下了。十月十三的晚上,毛有廷和刘发文正在堂屋里说头天淮河店乡公所被队伍打掉了。刘家的长工刘驼子跑进屋说奉军来了,随后便有十几个穿黑衣服戴红五角星的当兵的来到刘家,一进院就把门封住了。当兵的叫刘家人不要怕,说我们是红军,不是土匪,我们是北上抗日从这里路过,向你们问个路。然后,一个被红军喊徐军长(注: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的领导就问刘发文家的情况。
红军说话都很和气,还有一个红军吴政委(注:红25军政委吴焕先)看到刘发文条案上放了一套随州志书,就坐那儿翻书。一个被红军扶着的首长(注: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对刘发文说,我们是红军不是奉军。
红军徐军长说,我们是红军北上抗日的队伍,要进桐柏山打土匪,请问从哪里可以进桐柏山?毛有廷说,进出桐柏山都要经过这个地方,所以这里叫出山店。
红军吴政委指着随州志书的一幅图问刘发文,你晓得这些地方吗?刘发文说晓得。首长又问这山里面有寨子吗?刘发文说,往西固城山田王寨有寨子,是原来的驻兵的老寨子,平常没人住,就是一些羊倌马倌住。
红军徐军长问:田王寨有国民党队伍和土匪吗?刘发文说,我半个月前才去过的,没有驻队伍。那个被扶着的徐书记说,你能不能辛苦点,给我们带个路到桐柏山里去?我们付你们钱。又对刘发文说,还要请你帮下忙,向你买点粮食,按市价。
刘发文答应给红军带路,并告诉首长,屋里有小麦、有新谷。红军徐军长说:谷子我们来不及碾米,就买小麦吧。然后对一个红军吴经理说,你们跟他一起去装粮食吧。吴政委拿着随州志书对刘发文说,这几本书能不能卖给我?刘发文说,只要你用得上就送你了。红军吴政委说,一定要付钱的,等会同买粮食的钱一起付给你。几个红军战士就随刘驼子到刘家后屋称粮食去了。
三更时分,毛有廷、刘发文同红军首长一道出刘家大门,看到出山店淮河边上有十几堆火堆,黑压压的都是队伍。近前的几个是女红军,还有一队小娃娃红军,穿得很破烂,河边还有马叫。吴政委叫毛有廷进屋把门关上不要出来。刘发文骑自家牲口,带着刘驼子给队伍带路,往西走。
农历十月十四罢集后,毛有廷在刘家等刘发文回来。二更时分,刘发文一个人骑马回来了。刘发文说,刘驼子执意要留下当红军,被红军接纳了。刘发文还告诉毛,红军首长要他带路弯过庄子从背静地方走,不要惊扰地方。他带路往西经西二道河陈庄,翻的罐子岭,沿桐柏山南山脚,从花鹿沟到的田王寨东门,没有人阻拦,只碰到几个放羊放马的。到了田王寨后,红军吴政委要付刘发文十块银洋作为酬劳。刘发文没有要。刘驼子是河南舞阳定陵人,叫刘金山。刘发文是民国二十八年6月病死的。
据了解,刘发文家的长工刘金山,参加红军后,随部队长征到了陕北。后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1948年牺牲。他的子女、后代目前生活在随县厉山镇。
“宁愿死在前进的队列中,也绝不向后转”——
红25军“七仙女”的长征路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曲调优美、歌词生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伴随着红四方面军长征和红25军长征的足迹传遍了大江南北,流传至今,成为了经典革命歌曲。
据传,当年最早将这首歌带入随县的,是参加长征的红25军7名女战士,她们分别是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曹宗楷。
1934年11月,刚刚踏上长征路的红25军面临着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军参谋长担心7名红军女战士跟不上大部队,便动员她们留下,发给每人8块大洋,让她们返回苏区继续隐蔽开展活动。 “宁愿死在前进的队列中,也绝不向后转!”7位女战士横下一条心,坚决要与部队一同前进。她们随军照顾伤病员,开展宣传活动,被红25军将士们亲切地称为“七仙女”。
红25军在长征前进途中,每打下一个地方,都要召开群众大会,演戏庆祝。每当这时,“七仙女”就成了全军的明星,大张旗鼓地排练演出。《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七仙女”在长征途中路过随县时,教给随县人民唱的,这首歌激励着战友、感染着群众。
长征途中,红军经常要一天急行军四五十公里。长时间的连续行军,“七仙女”的鞋子都磨破了,只得用布包着脚走路。在路过桐柏山区时,当地村民田家荣看到7位红军女战士的布鞋破烂,脚底打了很多血泡,十分心疼,便主动为女战士们纳鞋底、做布鞋。
姐妹中年龄最小的是余国清,她经常掉在队伍最后面。每次一掉队,她都急得哭鼻子。长征胜利后,姐妹们打趣说她是“哭着鼻子完成长征的”。听闻此言,余国清又流泪了,只不过这次是笑出的眼泪。
就这样,“誓死不回头”的“七仙女”跟着红军大部队,唱着红歌,走过了漫漫长征路。然而,曾纪兰、曹宗楷倒在了长征路上,再也没能站起来。1935年9月15日,红25军抵达陕北延川永坪镇,成为最早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七仙女”誓死追随红军的故事也成为老区人民世代相传的红色经典,成为了那段峥嵘岁月的永恒印记。
淮河桐桥畈桃花山伏击战
——红28军“小长征”路上的大捷
1934年11月,当红25军踏上长征路时,留在鄂豫皖坚持斗争的重新组建的红28军实际人数仅1000余人。红28军在军政委高敬亭的领导下,英勇地与敌人展开游击战,在条件有利时开展运动战,积小胜为大胜,部队开始慢慢发展壮大。不过,在红28军指战员们心中,寻找主力红25军并肩作战的念头从未打消过。
1935年5月,红28军获悉红25军正在陕南开辟新根据地。军政委高敬亭顺乎军心,作出了红28军主力1300余人往陕南西征,与红25军会师的决定。从而开启了一次“小长征”。
5月9日,红28军主力开始西征,一路冲破敌军的重重堵截,于5月23日晚越过平汉铁路。惊慌失措的蒋军眼见红28军入陕意图明显,遂急调5个师的重兵前来围堵,国民政府军第25路军等部也在后面紧追。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生地不熟的红28军想破围而出,顺利抵达陕南与红25军会师,可能性几乎为零。为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红28军政委高敬亭审时度势,于5月29日作出全军返回鄂豫皖的决定。随后红军部队立即掉头向东行进。此时,追剿红28军的国民党军32师独立旅也一路紧紧尾随。5月31日下午,红28军进至桐柏山区的随县淮河镇桐桥畈村,决定利用当地桃花山的有利地形伏击该敌,摆脱被追击的被动局面。
桃花山有五峰。主峰桃花尖,海拔758米,东北坡为悬崖峭壁,仅有一条羊肠小道(称螺丝臼)通向山顶。东是紫金山,海拔731米;西是马鞍山,海拔713米,都是深山谷地,林木丛生,难以攀登。
6月1日拂晓,红28军分二路进入阵地,一路在螺丝臼埋伏,一路隐蔽在桃花尖东侧。上午8时许,国民党军32师独立旅614团先头部队进到华石咀,红军以一个班的兵力边打边退将其诱至阴坡附近。埋伏在螺丝臼的红军突然发起攻击,歼灭其2个连的大部。国民党军立即又组织了2个连的兵力,在迫击炮、机枪的掩护下向上仰攻,遭到了隐蔽在桃花尖东侧的红军的猛烈射击。国民党军重新组织兵力几次冲锋均被红军击退。至当日下午3时,国民党军尸横遍野,残部狼狈逃窜。红28军打扫战场。此战,共击毙击伤敌人440余人,缴获步枪300余支。红军牺牲4人、伤10余人。全军随后经游河沟向天河口方向成功转移。
桃花山伏击战取得大捷后,红28军乘胜一路重新杀回鄂豫皖大别山区,结束了这次未完成的“小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日前线。
本版摄影: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李文军 徐斌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张和
学肃反心得体会8002遵义会议(油画),图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在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遵义会议以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被载入史册。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经过激烈民主讨论,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后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又由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毛泽东从此参与了党内最高军事指挥,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新的领导,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回望遵义会议,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提供最重要的政治保障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1943年12月,张闻天在回忆遵义会议时指出:“没有遵义会议,红军在李德、博古领导下会被打散,党中央的领导及大批干部会遭受严重的损失。遵义会议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因此,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对中央长达四年的领导,摆脱错误羁绊的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完成这一惊天动地壮举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作出了正确的选择。邓小平多次指出:“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他认为,“从陈独秀起,一直到遵义会议,没有一届是真正成熟的。在这中间有一段时间,说是要强调工人阶级领导,就勉强拉工人来当领导。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
抓住最主要的问题,解决最突出的矛盾,正确解决党的路线问题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谈到遵义会议时指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路线关乎革命前途,关乎党和国家命脉。中央红军到达遵义时,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1961年6月21日,毛泽东在同外宾的谈话中指出:“一万两千五百公里的长征是光荣的,但实际上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
除了军事路线错误外,组织路线、政治路线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李德将黎川失守和浒湾战斗失利完全加罪于萧劲光(红军闽赣省军区司令员,红七军团政委)一人。1934年1月6日,在瑞金对萧劲光进行公审,称其为“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判处5年监禁徒刑,开除党籍、军籍。经过毛泽东、王稼祥等人的坚决斗争,萧劲光被关一个月后即安置到红军大学当战术教员。20世纪80年代萧劲光在回忆此事时说:“我得以释放,能活到今天,是毛主席同‘左’倾机会主义者坚决斗争的结果。”政治上当时也实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坚持过左的土地政策,批判所谓“富农路线”、推行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和肃反等等。
但是,遵义会议并没有清理“左”倾领导者在政治路线上的错误,相反,在《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中还认为“政治局扩大会指出过去党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对于我们党的整个路线说来,不过是部分的错误。”同年2月8日通过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明确指出,“五次‘围剿’中党的总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不能粉碎‘围剿’的主要原因,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即我们在军事领导上犯了单纯防御路线的错误,违反了中国国内战争中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的战争环境。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军队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当时处于没有根据地、敌人前堵后追的被“围剿”境地,战争的胜负是当时关系革命成败的主要问题,红军的生存至关重要,政治路线问题可以留待以后讨论。二是党内思想还不一致,多数同志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政治路线的错误。遵义会议上凯丰替博古辩护,“不同意毛、张、王的意见”;李德“完全坚决的不同意对于他的批评”;博古“没有完全彻底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后来在党的七大发言中,博古说,在遵义会议上,“我个人是不认识错误的,同时不了解错误,我只承认在苏区工作的政策上有个别的错误,在军事指导上,有个别政策的错误,不承认是路线的错误,不承认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不但在遵义会议没有承认这个错误,而且我继续坚持这个错误,保持这个‘左’倾机会主义的观点、路线,一直到一九三五年底一九三六年初瓦窑堡会议”。遵义会议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于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自觉、自主掌握革命领导权
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自此开始了我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二大后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基本上是根据苏联的指示及其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处理中国革命的各种问题。30年代临时中央成立时,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的命令,在上海设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来负责工作,由卢福坦、陈云、康生、博古、洛甫和李竹声组成,后面三个人不是中央委员,由博古负责政治领导。
李德本来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一个军事顾问,但博古却把他捧为“太上皇”,什么事都听他的。曾任第二野战纵队(也称红章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遵义会议召开时担任地方工作部部长的李维汉回忆说,“如果没有遵义会议,仍让李德瞎指挥下去,全党全军都有陷入覆灭的危险”,“遵义会议是我党破天荒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地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觉、自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不久,毛泽东欣然作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以党的利益为重,坚持真理、顾全大局,坚决拥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贯彻执行遵义会议精神,就要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和利益得失,要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最终赢得胜利。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博古是遵义会议主要批评对象。1935年2月5日在云贵川交界一个叫“鸡鸣三省”的村庄,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当时,有人劝博古不要交权,博古没有听,认为应该服从集体决定。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说:“所谓交权,就是把几副装有中央重要文件、记录、印章的挑子交出来。”此后这几副挑子长征中就跟张闻天走了。博古后来在党的七大发言中说,“左”倾教条主义政治路线是“完全同现实不相适应的倒行逆施的一条路线”,当时“我是中央的总负责人,我是这条路线所有一切错误发号施令的司令官,而且这条路线在这个时期所有各方面的错误,我是赞成的。各种恶果我是最主要的负责人,这里没有‘之一’,而是最主要的负责人”。博古思想改变后,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长征开始时,周恩来是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三人团”成员,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的“副报告”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反“围剿”战争中在战略战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同时也诚恳地进行了自我批评。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并“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但周恩来不计个人得失,自觉把自己置于助手的地位,让毛泽东全权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后来张国焘搞分裂,周恩来又让出红军总政治委员,使党最终没有发生分裂,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把全党团结起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几经挫折和失败而走向胜利,正如杨尚昆同志曾说过的,一方面是由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像恩来同志这样一些党的负责人,在血的教训面前,以党的利益为重,胸怀宽广,服从真理,坚决拥护和信赖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敢于刀刃向内,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病症,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遵义会议决议》指出:“政治局扩大会指出过去党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这种错误也不足以使我们悲观失望。党勇敢的揭发了这种错误,从错误中教育了自己,学习了如何更好的来领导革命战争到彻底的胜利。党揭发了这种错误之后,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让遵义会议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能够超越时空,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成为激励和引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来源:《群众》2021年第8期
作者:布成良 成 阳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李蕾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
小说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为基础,通过描述保尔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来展开,结构紧凑自然。在刻画主人公性格的时候,又人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他的优秀品质。通过描写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亦即怎样对待革命与个人、公与私、生与死等重大问题的态度,把保尔这一钢铁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丰满生动,光彩照人。
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二部分是全书主题全面展开的部分,表现了熔铸“钢铁”和“钢铁”的炼成,其中最主要的章节是第二节和第九节。
【线索】
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钢铁战士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
【标题的含义】
“钢铁”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主题思想】
小说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中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艺术成就】
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阅读感受】
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人物形象】
1.保尔·柯察金
他出身于乌克兰的一个工人家庭,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不得不卧在病床时,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性格特征: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2.朱赫来
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身体宽大而结实,平时不苟言笑,言语简单明了,生动易懂。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他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这些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善于结交朋友,关心集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他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不屈不挠地与剥削者做顽强的斗争。
3.冬妮娅
林务官的女儿,保尔柯察金少年时代的爱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对保尔的思想起了一定启发。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纯洁、美丽动人、彬彬有礼、为人勇敢、年龄增长后:变得越来越自私、爱慕虚荣。
4.阿尔焦姆
保尔的哥哥,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不懈斗争,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5.丽达:漂亮、机智、干练而又勇敢、心灵善良、坚定、有顽强的革命意识、酷爱工作、思想丰富,保尔革命教育的老师,共产党员,和保尔志同道合。
6.达雅:保尔在病休期间认识,最终成为他的妻子,保尔的引导让她从普通的农民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
【章节概括】
第一章
十二岁那年,保尔•柯察金离开了学校。因为补考的时候,他把烟灰撒在了瓦西里神甫家做的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了。不得已,保尔跟着母亲来到车站的食堂干活,在这里,他被老板打发到洗涮车间,负责烧茶炉,擦刀叉和倒脏水等一些粗活脏活。
在食堂干活的日子里,保尔受尽老板娘的压迫,也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艰辛痛苦、贫穷,并且十分憎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不久,哥哥阿尔焦姆为他在发电厂找了一份工作,保尔离开了食堂。
第二章
沙皇被推翻的消息传来。但镇上的人的生活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只是这里出现了越来越多被称为“布尔什维克”的士兵。
镇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富人逃跑了。红军战士出现了,镇上的市民得到了红军发的枪支。很快,红军撤退,德国人进来了,他们要求市民缴纳枪支。有钱的富人又回来了。
保尔结识了装配工朱赫来,两人成为了好朋友,朱赫来教会了保尔打拳,还时常给保尔讲一些革命道理。保尔把偷的枪藏在院子里,德军搜查时没有发现。
第三章
保尔在湖边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她没有像别的富家子女一样嘲弄和侮辱保尔,两人很快认识了。
车站的工人们罢了工,阿尔焦姆等三位工人在被迫开车时,为了自己和其他起义军的安全杀了一个德国人,之后跳车逃到乡下。但他们的家人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了。
冬妮娅在湖边读书,看见了游泳的保尔。保尔为了养活自己和妈妈,再买一套新衣服,又找了一份锯木的工作。打扮一新的保尔让冬妮娅很惊喜。
第四章
冬妮娅给塔尼亚写信,倾诉自己的心事。
城里唯一的剧院举行了盛大的晚会,佩特留拉派士绅界的很多人都出席了。保尔被押去发电。帕夫柳克趁舞会热闹时闯进来,又因乐曲的问题和戈卢勃打架。场内十分混乱。
城里有“烧杀掳掠犹太人”的传闻不胫而走,引起很多人的恐慌,谢廖沙等人商量着藏身的地方和方法。戈卢勃和帕夫柳克双方发生冲突后第三天,虐杀犹太人的暴行开始了。可怕的三天两夜里,有很多人被杀戮和摧残。但只有几个人抵抗。
第五章
一天晚上,朱赫来为了躲避搜捕,藏到了保尔家。在保尔家里,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保尔懂得了生命的真理,也知道了朱赫来是共产党。
这八天里,朱赫来总是傍晚时出去,深夜再回来。一天晚上,朱赫来出去后就没有回来。保尔在街上打听朱赫来的下落,还回忆了与冬妮娅吵架的经过。当他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解着时,果断地把押送兵扑倒,救了朱赫来。当晚,朱赫来离开了小镇,但保尔被维克托告发,之后被抓到城防司令部。
第六章
冬妮娅得知保尔被抓走,很着急,四处找他。
彼得留拉匪帮的头目要来镇上检阅部队,镇上忙着做准备。捷涅克上校不愿让头目看到监狱里关押太多的犯人,便将保尔等人放了出来。保尔离开了监狱,但他没有地方可去,就毫无目的地跑着,不知不觉来到冬妮娅家的花园里。狗叫声惊动了冬妮娅,当她认出是保尔时,她很激动,把保尔留在了家里。保尔在冬妮娅家得到了休息,但又不愿意连累冬妮娅,就执意要离开冬妮娅的家。他们约定不忘记对方。
第七章
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乌克兰共青团地方委员会建立起来了,红军攻占了谢别托夫卡小镇。谢廖沙不顾母亲阻拦,加入红军,成为了一个布尔什维克。他是共青团员、团区委书记。他还组织自己的伙伴和姐姐参加共青团。但在会议上,却只有一个人参加组织,谢廖沙有些泄气,其他人鼓励了他。
保尔的腿被打伤了,他住院时来了信,谢廖沙和丽达去湖边时遇见了冬妮娅,并把信给她看。谢廖沙和丽达在一起聊天还练习了枪法。
丽达走后,谢廖沙很伤心。
第八章
保尔加入了布琼尼的骑兵部队。他和几千名战士一起英勇战斗着。在日托米尔,骑兵们从监狱中解救了七千多名革命者。萨穆伊尔讲述了舍佩托夫卡发生的悲惨事件:很多红军战士被叛徒出卖,最后几乎全死了。
布琼尼的骑兵不停向前进攻,向波军发起猛烈的冲锋,给敌人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摧毁了波军的整个后方。
一天,旅长派保尔到车站的铁甲列车上去送公文时,他还遇上了阿尔焦姆。后来听说师长被杀,保尔又投入战斗,但自己也受伤了。
第九章
保尔恢复了知觉,但他的右眼失明了,所以不能再上前线。保尔出院后和冬妮娅住到了布郎斯其的家里。他邀请冬妮亚参加城里共青团的会议,在会上,保尔因为冬妮娅的打扮和轻蔑挑衅的眼光和她争吵起来,两个人最终分手了。
后来保尔参加了肃反工作。这个工作紧张而繁重,影响了保尔的健康,于是他到铁路工厂去担任共青团书记。
保尔因为一次演说与另四名同志一起被开除出省委会。后来又回到党的队伍,并在大会上发言,还与伊万重归于好。
第十章
省委派丽达做代表去出席一个县的团代表大会,并让保尔协助她工作。车站很挤,于是由保尔先挤进车厢,然后打开车窗,把丽达从窗口拉进去。
城市里正在酝酿一场暴乱。这天夜里,朱赫来领导三百名同志平息了暴乱。索洛缅卡大队损失了五个人,肃反委员会牺牲了一个老布尔什维克。同一天夜里,在舍佩托夫卡逮捕了瓦西里神甫、他的两个女儿以及他们的全部同伙,一场风暴平息了。
但铁路运输马上就要瘫痪了。现在,一切都取决于粮食和木柴。
第十一章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要在三个月内修一条铁路。于是保尔和共青团员被调去修铁路。
筑路队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保尔忘我地工作,连靴子都烂了。寒冬,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工人发誓一定要按时建成这条铁路。一次在车站,保尔还遇见了冬妮娅。
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但不久后,保尔病倒了。
第十二章
保尔在家养好伤,去看望阿尔焦姆,又去监狱前的广场悼念牺牲的红军。然后保尔去另一个城市找自己的战友。但很多人都走了,最后他只找到潘克拉托夫。他和家人们看到保尔都恨惊奇。他还给保尔讲四个月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第二天,保尔到团省委恢复了团籍,并在大会上发言。之后保尔又回到电厂上班。他还和茨韦塔耶夫因为菲金弄坏电钻的事争吵起来。但最后两人达成了一致。
上班时,保尔遇见了以前的邻居。晚上,保尔还打死了一个强盗。
第十三章
保尔随营长视察边境,又一起去别列兹多夫,他宣布自己以后不抽烟,不骂人。后来他病倒了,离开工厂,回到了家,病好后担任地方武装的政治工作,并平息了一场争斗。
共青团的支部一个接一个地在边境各村建立起来。保尔、丽达和团区委的干部鼓励很多年轻人入了团。后来保尔被选为边境各村庆祝十月革命节委员会主任。他还在腿受伤的情况下参加演习。
保尔从丽达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第十四章
保尔在工作中坚决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成为反对派,他十分痛心,在会上坚决地给予批评,但台下的人一直起哄,把保尔拖下台。但也有一些人醒悟了。潘克拉托夫也发表了演讲,鼓励了其他党员,坚定了大家的决心,不过杜巴瓦还是走了。
列宁去世了,他的逝世促使几十万工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很多同钢铁和机油打交道的产业工人在大会上讲话,要加入共产党。阿尔焦姆也是其中一个,他讲了自己的经历,全票通过入了党。
第十五章
在全俄代表大会上,丽达遇见了保尔,两人看见对方都十分高兴。保尔给安娜讲了自己见劝杜巴瓦回团时发生的事,还解释了几年前中断和丽达的友谊是因为自己按《牛虻》中主人公的方式处理事情
因为听见了女团员的诉说和法伊洛所说的自己的行为,保尔很生气,打了法伊洛。两人在法庭上争斗,后来法伊洛被开除党籍,而保尔被判无罪。
保尔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了,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被批准到海边疗养。他来到海滨,开始了疗养。
第十六章
在海滨疗养时,保尔在一次交谈中认识了朵拉。保尔去看歌舞演出,又在这里遇见了扎尔基。他们一起在保尔的房间里开了一个集会。
第二天他们到另一个城市去,但路上却出了车祸。于是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出院后,按母亲的来信,保尔去了阿莉比娜•丘察姆家。在那里,他认识了达雅和廖莉娅,也很同情他们的家庭。他走时答应两姐妹帮他们逃出牢笼。
保尔来到中央委员会,但已不能恢复工作。虽然阿基姆答应给他找工作,但保尔还是去了南方。
第十七章
保尔第二次到丘察姆家。保尔知道自己的病更重了,想自杀,但又忍住了。保尔回到住处,和达雅谈了话,想让达雅离开家并和他结婚。达雅考虑后答应了。
保尔给哥哥阿尔焦姆写信诉说了自己的情况。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达雅做工,保尔学习。不久后,保尔双腿瘫痪了。现在只有右手还能活动。他要和达雅离婚,但达雅不同意。母亲知道保尔又遭到了新的不幸,过来照顾他。
达雅当选为市苏维埃委员了。但保尔的病情在继续发展,他失明了。
第十八章
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做过一次手术后,他决定通过文学重新参加战斗。达雅成了正式党员。保尔申请在莫斯科定居,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尔开始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朋友们看了稿都说他写的很好。保尔还有了秘书加莉亚。
保尔的书写完后,母亲把包裹送到了邮局,漫长的等待过后,州委打来的电报,上面写着: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梗概】
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慕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以替人洗衣养家糊口,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他因为往那个愚蠢而又凶恶的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了。
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地激烈动荡。借住在保尔家的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很快又把他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亚(林务官的女儿)家的花园。冬妮亚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清纯、漂亮、文雅的冬妮亚所深深吸引。
后来,哥哥阿尔焦姆把保尔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在部队里,保尔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迭克斯》等小说,抽空讲给战友们听。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亚的亲戚家。他的一只眼睛受到伤害,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转身投入了地方上的另一种艰巨工作。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亚同去,遭到了工友的讥讽和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亚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筑建。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都威胁着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因为革命的原因牺牲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
保尔因肺炎再次住进医院,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脊椎上发现了弹片的伤痕。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坚决地与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变质”,他十分痛心,坚决地给予了批评。
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小女儿。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想自杀,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保尔高兴极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故事情节】
1.三段恋情
①保尔与冬妮娅
②保尔与丽达
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因为共同的追求产生了感情的萌芽,但又由于误会和保尔的固执而中断,后来保尔患上肺炎兼伤寒被送走,大家又误以为保尔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此时丽达无比悲伤,绝望之后丽达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③保尔与达雅
2.四次死里逃生
第一次: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了并得了伤寒;
第二次: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爆炸,头部受重伤;
第三次: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第四次: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3.文学创作过程
保尔忍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来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笔;在完成了三章之后,寄给老同志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稿子竟被邮局遗失了,6个月的心血白费。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练习题】
1.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2.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3.“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
4.“难道你不能在现在的政府里找到一个比挖土好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了委员或是有了什么同样的职位呢”这是冬妮亚对保尔说的。
5.“现在你浑身已经发出卫生球的味道了”是保尔对冬妮亚说的。
6.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肺炎和伤寒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7.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8.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答题。
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
“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选文中的“他”指的是保尔/保尔·柯察金,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做点别的事”是指从事写作、文学创作一事。
9.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请列举出来。
冬妮亚 丽达 达雅
10.保尔是为什么被校长开除的?
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厨房里预备的做复活节糕的面团上。
11.我国先哲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简述他这样的一个事例。(50字左右)
示例: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腿部受伤,并得了伤寒,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困难。保尔参加骑兵部队的战斗,头部受了重伤,生命受到威胁,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在筑路工作即将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肺炎,但他以一次战胜死神,回到工作岗位。肆虐的病魔使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很快就从低谷中走了出来,开始了文学创作。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哪一个?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
②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等故事。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谢廖沙——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瓦莉亚——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丽达——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伊万·扎尔基——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伊格纳特·潘克拉托夫——码头工人,货运码头共青团书记;奥库涅夫——机车库共青团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性格特点略。
14.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15.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6.有位著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此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这种写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譬如,小说将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刻画得非常细腻感人。
例二:这本书的名言警句很多,能激励我们成长。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例三: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物形象。譬如:保尔在手术之后,医生诊断他将双目失明、失去劳动能力。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反而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骑兵师的中篇小说……
1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①上面这段话出自 奥斯特洛夫斯基(作者)写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个和主人公有关的故事情节。(注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少于70字。)
示例:一天,保尔来到海滨,陷入沉思。他回顾自己的艰苦历程,他很满意,虽然成长过程中也有过错,但最主要是他在战斗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他摸到了手枪。最后,他战胜了自己,坚强地选择了活下去,让生命作出贡献。
③读了这部名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示例:人应当勇于与艰苦的命运和环境作斗争,而不是任由自己被环境改变或者成为命运的牺牲品,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有的人无法忍受生活的痛苦压力而选择自杀而没有在试着多一些勇气,把这段已经残破的人生好好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走完,所以从这本书中我们汲取到了一种这样的勇气,不去抱怨自己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而是把所以的气力用于集中精力和困难作斗争。
18.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19.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以保尔这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保尔·柯察金身残志坚,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②“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
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时候曾一度陷入精神危机,在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后,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
③“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保尔那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钢铁般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20.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D )。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21.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部作品看,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22.“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贝多芬 保尔•柯察金 诸葛亮 鲁智深
①我选保尔•柯察金,出自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②理由:保尔柯察金: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
22.名著阅读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保尔因 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 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
23.名著阅读。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 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 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
选文空缺处的人物是 保尔•柯察金(或保尔) ,除选文内容外,小说通过 搭救朱赫来、被捕入狱、做骑兵战场厮杀、修筑铁路、身体瘫痪、双目失明情况下进行创作等一系列情节事件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
上一篇:三认真心得体会,通用3篇
下一篇:论教养心得体会,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