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邹树波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年久失修老房子重新粉刷,总结养虾教训增收三四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长江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邹树波培训心得体会1

邹树波家的老房子如今已修缮一新。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马振华 实习生刘玲艳)脱贫后,邹树波的干事积极性更高了,但还需要继续帮扶。6日,吃完晚饭后,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三屋台村邹树波早早地前往鱼塘,在鱼塘前,4名同村村民特意前来向他请教养虾的方法。

“去年我还是村里重点帮扶的贫困户,今年已经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掌握了养虾的技术,脱贫致富也有了方向”。

2015年邹树波成为精准扶贫对象,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扶贫工作组为他联系了养虾专业培训。邹树波成为三屋台村成熟掌握养虾技术第一人,本来想大干一场迅速脱贫致富,不料脱贫路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去年,他承包了20亩虾塘,养的虾个头大能卖个好价钱,但急于脱贫的他想等小龙虾价格上涨后再出售,便把小龙虾都囤着没有卖,结果遇到水患,小龙虾几乎跑光了。

好在扶贫工作组帮村里建好了大棚,邹树波妻子优先被安排去打零工,每个月有了收入,各种扶助政策让邹树波家脱了贫。

总结了去年养虾教训,邹树波今年从5月开始,分批把小龙虾贩卖给收虾的商贩,收入有1万多元了,估计这些小龙虾能卖到8月份,粗略算下来今年还有两三万的富余。

邹树波原本年久失修、漏雨严重的老房子,在今年3月翻修,屋顶的瓦全部换新,水泥墙也粉刷了,他说:“虽然家中还没有添置家具,但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邹树波表示,虽然今年自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还可以享受扶贫政策,增收有了保障,今年4月区水务局还送来了20箱改善水质的农药。

成功管委会农业办公室主任肖红兵说,邹树波有劳动能力,以前缺的是帮助。他家中有80岁的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孩子,管委会为他家老人办理了贫困户能享受到的新农合优惠政策,他的儿子也在今年毕业进入公司工作;他缺乏发展资金,经过协调,今年获得了5万额度的免息贷款;管委会在通往鱼塘的路铺上碎石子可供车辆行驶,鱼塘的电线也全部牵好了。

“脱贫后,邹树波的干事积极性更高了,我们还要继续帮扶,让他能带动村里人一起养虾致富。”肖红兵说,“邹树波的养虾技术很成熟,养虾也有了初步收益,可以作为村里的养虾带头人,对他的扶贫优惠政策会持续到2020年,让他脱贫后能巩固经济基础。”

【编辑:高萌】

邹树波培训心得体会2

为进一步提升中层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增强全院职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流的医院团队,形成一流的医院服务水平。榆林市儿童医院榆阳区人民医院于10月24日邀请国内从事医院管理研究的高级讲师邹树波来院,开展中层干部管理知识培训。此次会议由李宝娥院长助理主持,全体院级领导、中层干部及行政职能部门全体人员共2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主持人---李宝娥院长助理

邹树波讲师

邹树波讲师就如何培养中层管理干部的领导魅力和特质,充分发挥中层管理干部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随后,针对医院在成长中普遍存在的尖锐问题和怪现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并带着激情洋溢的神情,为大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良方和对策,深深吸引着每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并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培训现场

最后,邹讲师就医院如何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培训。邹树波讲师生动有趣的互动式讲课形式使现场气氛活跃,让大家对团队文化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榆林市儿童医院榆阳区人民医院院长贺波讲话

榆林市儿童医院榆阳区人民医院院长贺波在培训结束后的总结发言中强调,邹老师的培训围绕主题贴近医院实际,从提升执行力、打造科室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医患沟通、服务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使与会干部拓宽了视野,为中层干部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加强团队凝聚力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医院全体中层干部要从提升业务素质、品德修养、管理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积极思考、努力实践,履行好所承担的责任,为医院新一轮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邹树波培训心得体会3

2017年6月23日,邹树波家房子修缮一新。记者胡冬冬 摄

2015年10月24日,邹树波一家在自家房屋前。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讯 又到年底,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觉得,一年年,每年都不一样。

2014年底,那时候真是家里要什么没有什么,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

2015年底,被列入扶贫对象,有了鱼塘,学了养虾,觉得生活有奔头。

2016年底,遇了洪灾还能脱贫,大起大落后,生活有了希望。

2017年底,养鱼养虾终于赚钱了,房子修了,儿子结婚了,生活有了滋味。

2018年底,养虾不成功,一年下来没有太多积蓄,但生活还要过,总结教训,明年再来。

虽然日子过得磕磕绊绊,但这几年得到的党和政府帮助太多太多,真的很感激。

我是蔡甸区一名普通农民,上有老下有小,过去几十年两口子就是守着家里几亩地,平时再在附近打些临时工。种地一年下来只能结余2000多元,面对各种开销,只能靠借债过日子。每年都这样,想想心里都憋得慌。我们不怕吃苦,每天都起早贪黑在地里干活,债却越借越多,日子越过越差。

要不是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债背到现在,我估计已经背不动了。2015年我被列为扶贫对象,一开始我还以为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区农业局专家、成功管委会领导、村委会干部、村扶贫工作组、银行工作人员不断上门了解我家的情况,我才知道,扶贫是实实在在的。

我以前帮人养过鱼和虾,他们觉得这是条脱贫路子,就帮我想办法。我没有鱼塘,村委会帮我协调承包了50亩鱼塘;我没有技术,区农业局买单,让我免费上养虾培训班;我没有钱买饲料,有关部门先后送给我上万元的饲料,银行还给我提供了5万元无息贷款。

党和政府帮忙帮到这份上,我除了对他们表示感谢,唯有多努力,不辜负他们。记得我去上养虾培训班,真的是日夜都扑在学习上,机会太难得,生活终于有希望,我非常珍惜。

万事开头难,脱贫路上还是有很多难关。2016年碰到了多少年没有遇到的洪灾,养的鱼和虾跑了不少。2017年市场行情没有掌握好,在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卖出了一批,少挣了钱。2018年又出现虾子大面积死亡,又一次受损失。

记得那次洪灾,眼睁睁看着鱼和虾跑掉,我老婆在塘边大哭,我安慰她要向前看。有党和政府扶助,我们后顾之忧没有了,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是的,党和政府不仅帮我们找到了脱贫之路,还时时刻刻送上一程。那次遭灾后,有关部门前前后后到我家来了7次了解灾情,还送来5000斤鱼药解燃眉之急。脱贫后他们也没有放弃对我的扶助,了解到我的实际情况,延长了我5万元贷款的还款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直压在我们心头的父母看病费用问题,政策也落实。党和政府买单,给我们贫困户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前老父亲打个点滴要两三百,现在去村卫生室打点滴,只要花几块钱,医疗负担减轻了不少。家里这块支出少了很多,也减少了我们因病返贫的可能。

现在,我的生活压力仍然很大,但是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想过好日子一点门路都没有,生活没有希望。现在党和政府给我铺好了路,虽然路上有曲折,但是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的。(口述:邹树波 整理:记者马振华)

三屋台村村支书周汉明

为贫困户解近忧谋远虑

邹树波夫妻两口子很勤奋,却非常贫困。我们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分析出了其症结:家里两老体弱多病,两口子不能外出打工;种植结构传统单一,收入低。要想让他家脱贫,要“授人以鱼”,给予政策性帮扶;更要“授人以渔”,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树立脱贫信心。

“授人以鱼”方面,市文化局帮助三屋台村建立了大棚,优先安排邹树波妻子打零工;管委会为他家老人办理了贫困户能享受到的新农合优惠政策,在多部门合力之下,邹树波实现了脱贫,解了他的“近忧”。

为鼓励邹树波树立信心找准脱贫门路,区农业局、成功管委会、三屋台村、市文化局驻村扶贫工作组、银行等部门针对邹树波家的情况,调研后“对症下药”,确定了帮扶计划。区农业局多次组织邹树波免费参加养虾、养鱼培训班,让他掌握了养虾这门技术,并且给他赠送鱼药和饲料。管委会指导三屋台村多方协调,帮助邹树波低价承租了鱼塘,使他有了“脱贫阵地”。银行给予他5万元免息贷款。邹树波有了鱼塘,有了养鱼、养虾技术,还有了贷款,通过“技术脱贫”帮他谋“远虑”,为脱贫后致富打下基础。(口述:周汉明 整理:记者马振华)

记者手记

扶贫路上 扶志是最大的成效

2018年10月26日中午,邹树波在鱼塘前收割鱼草,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记者胡冬冬 摄

邹树波的脱贫之路,如果按照励志剧的剧情,应该是个贫困户逆袭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事实上确实有这样可能,他是村里第一个养虾户,并且这几年养虾市场行情不错,年入几万甚至上十万的养虾户比比皆是。

现实是生活给他太多磨砺,总是在他燃起致富希望时,给予意外一击。我总担心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但这位勤劳忠厚农民的坚韧,远超过我想象。

每次去他家走访,他对我总是报以微笑。那不是礼节性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坚韧的微笑:即便生活坎坷,希望还在;只要有希望,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希望,是扶贫给邹树波带来的最大财富。

记得3年前我第一次去邹树波家,在那个年久失修、墙壁都发黑的家里,面对着我,他长时间沉默,偶尔蹦出来的言语也多以一声叹气结尾。是的,谁也接受不了自己起早贪黑干活却借债越来越多的现实,生活给他带来的,是无尽的黑色。

去年邹树波家里粉刷一新,大门也换上了新的。坐在那个崭新的家里,邹树波与我聊天时的笑容明显多了,即便碰到波折,他也能坦然面对。因为他知道,希望就在前方,不断努力,总有可能。

我想,这大概是扶贫给他带来的最大帮助。尽管扶贫把他拉出了贫困线,离他自己所期望的致富还有距离,但给他扶起了一条致富希望之路,和在这条路上不断奔跑的志气。

在这条路上,邹树波步履坚定,这些或深或浅的脚印汇集在一起,朝着远处的希望之光延伸。(记者马振华)

邹树波

被帮扶脱贫之路

2015年

被列为扶贫对象,在各级部门关心和协调下承租鱼塘,接受养虾技术培训。

2016年夏季

刚进入养鱼养虾正轨就碰到洪灾,大量鱼虾跑掉,损失惨重,刚燃起的脱贫致富希望受重创。

2016年12月底

在扶贫专班帮助下,通过后期补救挽回了一些损失,妻子被优先安排去村里建起的大棚打零工,邹树波脱了贫。

2017年1月

养鱼养虾小有收获,再次赚到了钱。

2017年10月

借钱把破旧的房子整体翻修粉刷,给儿子办了婚礼。

2018年1月

盘算2017年养虾、养鱼总共收入了3万多元,攒下了1万多元。

2018年5月

虾子集中上市前夕,鱼塘出现虾子大面积死亡。

2018年12月

为明年虾子养殖做准备。他希望汲取这两年的养鱼、养虾教训,明年能有个好收成。

(整理:记者马振华 摄影:记者胡冬冬 统筹:兰家兴)

【编辑:金鑫】